PP罐體因其優異的耐化學腐蝕性、重量輕、強度高且成本適中,被廣泛應用于化工、環保、水處理、食品、醫藥等行業的儲罐和容器。其制作工藝主要分為兩大部分:罐體成型和后續加工與組裝。
這是目前制造大型PP立式或臥式儲罐最主流、技術最成熟的工藝。它通過將PP材料加熱熔融后以螺旋或圓周方式纏繞到模具上,層層疊加形成罐體。根據供料方式的不同,又分為兩種:
這是最常用的方法。
工藝流程:
模具準備: 根據罐體尺寸(直徑、長度)準備一個金屬模具(通常是可拆卸的),并對其表面進行處理(如涂脫模劑)。
加熱擠出: 將PP顆粒原料加入擠出機中,通過加熱和螺桿的剪切作用使其熔融塑化,變成粘流態的熔體。
模具旋轉與擠出: 模具在驅動裝置的帶動下勻速旋轉。同時,擠出機頭(模口)緊貼模具表面,將熔融的PP料以帶狀形式擠出。
纏繞與壓實: 擠出的PP料帶在模具旋轉的作用下,螺旋式地一層層纏繞在模具表面。每一層新料帶都會與上一層熔融的料帶在高溫高壓下熔合(Welding) 在一起,形成一個無縫的整體結構。同時,壓輥裝置會緊隨擠出機頭,對剛擠出的料帶進行滾壓,確保層與層之間緊密粘合,排除氣泡。
冷卻定型: 纏繞到預定厚度后,停止供料。讓模具繼續旋轉一段時間進行初步冷卻,或將其移至冷卻工位(如噴水冷卻)使其完全固化定型。
脫模: 打開可拆卸的模具,將已成型的PP罐體從模具上取下。
特點:
無縫結構: 整個罐體無焊縫,強度高,防滲漏性能極佳。
壁厚可控: 通過控制纏繞的層數,可以精確控制罐體的壁厚。
生產效率高: 適合大規模生產。
可制造大型容器: 理論上可以制造直徑數米、容積上百立方米的超大儲罐。
這種方法使用預先制成的PP板材(卷材)作為原料。
工藝流程:
板材加熱: 將成卷的PP板通過加熱裝置(如紅外加熱器)加熱至軟化狀態(低于熔融溫度,仍保持固態但具有可塑性)。
模具纏繞: 將軟化的PP板按螺旋形狀纏繞在旋轉的模具上。
加壓融合: 通過壓輥施加壓力,使相鄰兩層軟化的PP板在其接觸界面熱熔融合在一起。
冷卻脫模: 冷卻后脫模。
特點:
對原料要求較低(使用標準板材)。
設備成本可能相對較低。
融合強度通常略低于擠出纏繞的熔合強度。
對于小型PP罐或罐體的某些部件(如封頭、人孔頸等),可能會采用以下工藝:
注塑成型 (Injection Molding): 適用于形狀復雜、尺寸精密的小型罐體(如實驗室用試劑瓶、小型水處理濾殼)。將熔融PP高速注入金屬模具型腔,保壓冷卻后成型。效率極高,但模具成本高,且無法制造大型容器。
旋轉成型 (Rotational Molding): 將PP粉末加入中空模具中,模具一邊加熱一邊沿雙軸旋轉,粉末在離心力和熱作用下均勻附著在模具內壁并熔融,冷卻后得到中空制品。適合制造中小型、無應力、無縫的封閉容器,但壁厚均勻性控制難度較大,表面光潔度不如注塑。
罐體成型后,還需要進行一系列后續加工才能成為完整的產品。
切割與修邊: 使用CNC切割機或龍門銑床,根據圖紙精確切割罐體開口(如人孔、進出料口、視鏡口、清洗口等),并修整罐口邊緣。
焊接組裝 (Welding & Assembly):
主要方法: 幾乎全部使用熱風焊槍焊接和擠出式焊槍焊接。
熱風焊: 使用熱風槍加熱PP焊條和母材,使其熔化后融合在一起。常用于角焊縫、搭接焊縫和修補。
擠出焊: 將PP焊絲送入專用的擠出焊槍,焊槍將其熔融并擠出,同時用熱風加熱母材,實現焊接。焊接強度高,效率高,尤其適合長直焊縫和厚板焊接。
組裝內容:
將預先注塑或卷制好的封頭(罐頂和罐底)與罐體筒身焊接在一起。
焊接各種法蘭、接口、人孔蓋、爬梯支架、液位計支座等附件。
加強筋安裝 (Stiffening Ring Installation):
大型立式儲罐為了承受液體靜壓,防止“鼓肚”變形,需要在罐體外壁焊接PP加強圈。這些加強圈通常是空心的,內部可注入泡沫或支撐結構以增加剛性。
檢驗與測試 (Inspection & Testing):
外觀檢查: 檢查罐體是否有氣泡、裂紋、雜質、焊接缺陷等。
尺寸檢驗: 檢查總高、直徑、開口位置等是否符合圖紙要求。
焊縫檢驗: 對重要焊縫進行電火花檢測(使用高壓探針在焊縫表面掃描,如有漏焊、氣孔等缺陷,會擊穿空氣產生火花)或真空盒檢測(對焊縫抽真空,涂肥皂水看是否產生氣泡)。
壓力測試/盛水試漏: 向 finished tank 中注水,保壓一段時間,檢查所有焊縫和連接處是否有滲漏。



